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,要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。教育是国之大计、党之大计。”要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,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,发展素质教育,促进教育公平。”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,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阅读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依托华东师范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,一直以“大教育”为出版宗旨,出版丰富的图书产品,坚持以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,引领广大教师做“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”的“四有”好教师。
为贯彻党的教育政策,北京分社党支部分析自身的资源优势,结合教师的需求,策划了大量的主题活动,吸引了全国各地学校、教师参加。尤其是每年的世界读书日,北京分社党支部都精心准备,专业的品质和丰富的形式,推动教师阅读,助推“四有”好教师的成长,服务祖国的教育事业。
2023年的世界读书日,在华东师范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党委的总体部署下,北京分社党支部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,与华山中学共同举办“大夏书系读写节”新疆专场活动,推动阅读,助力教育。
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与新疆的缘分其实在两年前就开始了。2021年的世界读书日,为更好地推动新疆地区的教师阅读,更好地解读“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”在不同时代、不同地域的深刻内涵,使“做立德树人好教师”在新疆土地上播下种子,滋养新疆儿童健康成长,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向华山中学发出了阅读邀请,携手华山中学以及华山中学的对口帮扶学校,一起开展了主题明确、形式多样的教师共读活动。
活动得到了华山中学邱成国书记的大力支持,学校组织学校教师全程参与,华山中学副校长张文志作为4·23读书沙龙的嘉宾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与实践。此后,大夏书系发起的每一次共读,华山中学都作为共读成员单位深度参与其中,在书香的浸润下,大夏书系与华山中学走向彼此,建立了深厚的友谊。
2023年的世界读书日前夕,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再次邀请华山中学,在铁门关市举办首届“教育阅读节”暨“大夏书系读写节”2023年铁门关市专场活动。
刘丽华(第二师铁门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、局长)、李永梅(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,副编审,大夏书系总策划,北京分社党支部书记)、邱成国(华山中学党委书记)三位领导做了开幕致辞,希望通过读写节这个开放的平台加深了解,加强合作,深入推动教师阅读,共同促进文化强国。
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分社邀请的专家精心准备了主题分享,给老师们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。陈静静(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,学习共同体研究院院长)做了《在学习共同体中成为好教师》的主题分享。她分享了他们基于3000多节课、5000多位学生的个案观察,研发的课堂观察的新方法——基于焦点学生完整学习历程的课堂观察与关键事件分析,倡导教师成为专注的观察者,共同探寻学生学习的奥秘。
黄建初(上海市特级教师,浦东新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。原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)做了《探寻教师写作的奥秘》的主题分享。分享中提到:教师的写作其实也是对教育知识的创生。教育需要有一大批来自教育实践的鲜活的经验的传承,从而为教育的大厦添砖加瓦,使教育知识日益丰富。如果我们再看得远一点,教师的写作也是为教育的“原生态”,为教师从平民视角观察体验教育,留下一份难得的珍贵史料,为后继者的教育研究留下一份信史。
陈大伟(成都大学教授,硕士生导师,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长)做了《教师思维改善与专业成长》的主题分享。教师如何看待和理解学生?教师如何自处?教师需要掌握的教育方法和能力有哪些?教师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如何解决?观课议课的理想是什么?……这些老师们关注的问题在这里都有解答。
林茶居(诗人,华东师大出版社编辑,《教师月刊》主编,“大夏书系读写节”联合发起人)做了《建设自己的书房》的主题分享。分享中提到:何为自己的书房?有书,有阅读,有知识的分享,就有“自己的书房”。教师的阅读、写作不是简单的吸入和输出,而是一种对话:与伟大的思想、与优美的事物、与具体的生活的对话……最终是与自己的对话;一种研究:人的研究,儿童研究,教育研究,教学研究,课程研究……最终是自我发现;一种身心劳动:身体叙事和灵魂叙事;一种智力生活:审美(艺术)和逻辑(科学)的生活。
此外,华山中学的老师们也在大会上进行了读书分享、课例展示,与参会嘉宾们进行了深度交流。
北京分社党支部高度重视此次活动,将其视作服务教师阅读、助推教师成长的重要契机,早在2月份就开始了相关准备工作,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。华山中学活动主会场汇集当地教师九百余名,大夏书系视频号、中国教师报视频号、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视频号、中小学老师等多个平台全程同步直播,近四万名老师收看直播,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。
“牢记初心,不忘使命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。北京分社党支部在党员活动中,要求每一位党员都要发扬实干精神,不断学习,不断成长,以最优质的服务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。这也是我们未来的努力方向。
文章:程晓云
图片:陈凯